当自然人处于失联状态且时长达到两年时,与之存在利害关系的各方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,请求宣告该自然人为失踪人。也就是说,若债务人长期失联,下落不明已超两年,作为与其存在利益关联的债权人,便能够依据法定程序,向人民法院申请确认债务人是否属于失踪人员。一旦经确认债务人确实处于失踪状态,其名下财产将由财产代管人负责妥善管理,同时,财产代管人需从失踪人的财产中,支付所欠的税费、债务以及其他应支付的相关费用。这也就表明,债权人有权向失踪债务人的财产代管人主张债权。

不过,提起诉讼需满足一定条件,其中明确被告便是关键要素之一。在债务人失踪的情形下,财产代管人可作为被告,代表失踪人的财产参与诉讼活动。由此可见,债权人能够对失踪的债务人提起诉讼,通过申请宣告债务人为失踪人,并向财产代管人主张债权来维护自身权益 。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四十条规定:自然人下落不明满二年的,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该自然人为失踪人。
在债务人失踪的状况下,究竟该如何追回欠款呢?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。
若债务人失踪已超过两年,此时就应当向法院申请宣告债务人失踪。宣告失踪后,债务人的财产将由其配偶、父母或者与之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、朋友进行管理。同时,失踪人所欠的税费、债务及其他应付费用,也将由这些代管人从失踪人的财产中予以支付 。
若债务人失踪时间不足两年,债权人则应采取措施延长诉讼时效。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,若因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致使债权人无法行使请求权,诉讼时效将暂时中止计算。待阻碍因素消除后,诉讼时效将继续计算 。《民法典》第四十条明确规定:自然人下落不明满二年的,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该自然人为失踪人。
当遇到债务人失踪且没有保证人的情况时,想要追讨债务,可以采取以下法律策略:首先,要全面、细致地开展调查,获取债务人财产的详细信息,包括但不限于其名下的房产、车辆、银行账户、金融资产及其他投资项目等。为提高调查效果,还可以申请法院调查令,或通过合法途径获取相关资料。
其次,在掌握重要财产信息并做好充分准备后,应及时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,请求法院判决债务人清偿债务。起诉前,需准备好借款协议、合同、转账记录等债权凭证。即便债务人未到庭参加诉讼,法院也可依法进行缺席判决。待法院判决生效后,债权人便可申请强制执行,通过拍卖债务人财产实现债权 。
此外,债权人还需密切留意债务人是否存在隐匿、转移财产的行为,若发现此类情况,应立即向法院申请撤销相关行为。总之,面对债务人失踪且无保证人的复杂债务纠纷,债权人需充分运用法律手段,积极主动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
当自然人下落不明满两年,利害关系人可申请法院宣告其失踪。债权人申请确认后,若债务人失踪,其财产由代管人管理并用于支付相关费用。债权人能向财产代管人主张债权、提起诉讼,而财产代管人作为被告参与诉讼,以此保障自身债权实现。
宁波,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,凭借 “硬核” 实力成为长三角经济版图的重要支点。作为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,其 2024 年 GDP 达 1.81 万亿元,经济总量位列全国城市第 12 位,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超 43%,是名副其实的 “中国制造” 标杆城市。
全球每 7 个标准集装箱就有 1 个在宁波舟山港装卸,这座 “超级港口” 2024 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 3930 万标箱,海铁联运线路覆盖 16 省 67 城,梅山港区更成为全球首个 “千万箱级” 单体码头。依托港口优势,宁波形成了 “大宗商品储备 – 加工 – 交易” 全产业链,原油、铁矿石等战略物资年吞吐量超 2 亿吨,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。
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浪潮中,宁波正加速转型。中国(浙江)自贸区宁波片区率先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集成改革,2025 年离岸贸易印花税减免政策落地,推动新型国际贸易规模突破千亿元。前湾新区的长三角汽车科创基地投资 53 亿元,将建成集智能驾驶测试、车联网研发于一体的产业高地,预计带动 200 家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。
这座城市的发展始终以民生为底色。2024 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7.48 万元,城乡收入倍差缩小至 1.62,977 万常住人口享受着全国领先的社保体系和 “15 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”。从甬江实验室的量子计算研究到慈溪市的智能家居产业集群,从象山港的生态修复工程到海曙区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,宁波正以 “港产城人” 深度融合的模式,书写着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壮丽篇章。